【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 发展迅速,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息息相关。 然而在实践中,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基于建筑行业稳定发展角度分析,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 主体结构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 把控的必要性与具体解决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确保每个流程的顺利发展的建筑工地, 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施工单位 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现场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土建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管理; 管理问题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是我国经 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实体企业的发展建设,还是上层 经济发展政策的规划实施,都离不开对我国实体建筑工程方面的发展建设的合理分析与规划。而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可以说是所有建筑的核心,对于建筑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 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水平,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 的工程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管理的时候,要求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做好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并且符合安全性和合理性的交付指标。其次,当实体建筑完工交付后,会对业主产生一定的居住或者投资价值,因此,为了确保人们居住的人身安
全,也需要重视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好坏。另一方面,就我国建筑特点来看,我国建筑工程普遍存在投入大、建筑过程粗放、建设周期较国外短的特点。而相对应的,在较短的建设周期里、较高的投入中、较为粗放的建设方式下,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质量尤其需要重点把握,才能将建筑的安全性把握在合理范围内。再者,建设行业作为国内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民生发展战略之一,对其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就是对建筑安全的控制。因此,做好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把控,对于建设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2.1 建筑材料管理存在问题
许多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缺乏对材料管理的重视,在购进材 料后将其随意堆积,未能进行分类与保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材 料受潮、氧化、损伤问题,另外在重要材料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
例如混凝土的浇筑,从业人员未能根据材料特性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没有及时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没有做好保温和保湿工作,导致后期产生裂缝。还有,对金属、橡胶材料不做表面处理,导致其容易氧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当建筑材料出现变质或者损坏时,有些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作出更换,而是为了减少成本而批准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导致后续工程出现问题。
2.2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涉及到多方面,比如:施工材料、机器设备和施工技术等等,过程较为复杂,比如: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等等,另外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较多也会引起安全问题。因此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到位,执行能力差,管理过程相对繁琐,缺乏合理性,对工程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3 针对工程主体结构质检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实施中,主体结构是指在地基之上,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也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性部分。整个主体结构建设包括模板安装,钢筋框架搭建,混凝土材料连接等环节,而这些细节都会决定整个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在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把控中,一定是针对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较为合理的监管方式与制度。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与管理
水平与制度来看,相关的质检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和全面,例如,没有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查机制,没有将各个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从而造成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怠工等情况,大大影响了工程质量水平;很多质检环节和流程存在漏洞和不严谨的地方,这也会对建筑主体结构也产生了潜在的安全风险;部分质检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有限,且缺乏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管理的正确认知,没有对其引以重视,这会大大影响质检工作
的高效、顺利开展。
3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才是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但是,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监督管理人员建立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工程建设监理和不足,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更有效地促进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3.2 完善质量控制程序
在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助于后期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地点周围进行考察,分析施工条件,根据施工的进度和目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也要包括施工材料和机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实行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施工作业完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质量验收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标准,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排查出可能出现的隐患,并及时分析,解决问题隐患。
3.3 完善主体结构质量审核体系
完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体系是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针对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也应当得到重视。主体结构的建设中,我们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吃苦耐劳,而是应当在专业度方面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当然,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建筑在项目前期的设计规划测量等方面,已经对相关管理层人员提出较高的专业性要求。但针对底层施工人员的专业度却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也很容易产生施工风险,并且严重危害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水平。另外,在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对于施工人员的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技能讲座,以切实提升其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次,还需要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认真完成工作,且确保质量水平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消极怠工的员工可以处以惩罚,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4.1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度
安全责任大于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 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一,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施工单位在土木施工、施工环境、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现场严禁吸烟、生火。焊接区域必须远离易燃易爆材料。同时,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还可以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加强安全教育。施工前,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要求施工人员戴安全帽等。此外,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增强其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安全意识。
4.2 建立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土木施工现场涉及多方面,包括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有效地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各部门的职责,每个帖子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责任,防止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结合施工实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每个施工都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从而能够迅速处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保证施工进度。同时,合理分配施工交叉作业,保证施工现场
秩序。
4.3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督,建筑材料作为土建施工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那么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对此,施工单位要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检查材料的检验报告、质量证书等,并对材料进行抽查,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拒绝进场。物资运至现场登记,合理安排物资入库,加强物资现场入库管理。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对采购材料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4.4 有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由于土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材料装备种类较多,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建设单位可以完全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管理,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管理,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有效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提高施工效率,从而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的健康发展。
结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涉及到多方面,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施工的时间较长,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类型多、选择范围广,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相对较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和计划,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培训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操作知识,建立相对比较完善
的质量管控机制,提高人们的意识,从而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和谐发展。简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完善,并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材料的监督,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